西周青铜大铙:不绝于耳的礼乐之声

2019-10-19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文由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收集整理。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金叶

  福建博物院院藏的西周云纹青铜大铙,重100.35公斤,通高76.8厘米,造型浑厚、铸造精细、纹饰精美,通体锈色翠绿,整件器物稳重古朴,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铙,形制似铃,无舌而有中空之柄,属手执敲击乐器,其用途是在退军时敲击之止鼓,以示退兵,是一种古代的军乐器。铙腔体外表多有纹饰,体内外与柄有铭文,纹饰与铭文皆以柄所在方向为正,由此可知铙在使用时,口是向上的。小型的铙,应是在中空短柄中接续木柄,手执木柄敲击发声的。但大型的铙不便手执,则当是插在座上敲击的。

  这件铜铙为大型铙,为双范合铸而成,铙口朝上,器形高大,应是插在器座上敲击的。铙体两面花纹相同,无铭文,每面各有圆枚十八个。左右各列三行圆枚,每行三个。枚作半球状凸起,直径3.5、高约2厘米,上饰涡纹,枚上为景,景作乳头状,高约0.8厘米。铙通体纹饰以商周时期流行的云雷纹为主,甬(即柄)上部两面各饰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兽面纹。旋(甬上凸起的一圈为旋)上以细云雷纹为地,饰凸起的勾连云纹。鼓部(铙体的上部,敲击处为鼓)中央稍高起,装饰有云雷纹及其兽面纹。此种大铙目前所知主要出自南方的湖南、浙江、广西、福建、江西、江苏六省区,其时代约在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西周云纹青铜大铙出土于福建省建瓯县,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铜矿产区,但关于这件铜铙的产地,不少学者认为出自中原地区,绝非福建本地铸造。从该铜铙的工艺作风来看,既受中原商周青铜文化明显影响,又有吴越青铜文化地域特色,而且,该铜铙的形制、装饰与浙江长兴上草楼村出土的铜铙极为相似,因此,其铸造地点可能在吴越故地,而不在福建。也有学者认为建瓯西周云纹青铜大铙及其制作工艺,是从中原传入闽地的。总之,建瓯铜钟并非后世搬运而来,铸造时间是在周代,铸造地则以外来的可能性因素居多。

  建瓯阳泽铜钟的出土,为研究西周时期礼制和礼乐器的发展、演变;探讨福建古代文化及其与外地的关系等问题,增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更多收藏咨讯,请关注东方金典商城。

声明:本文转载自大洋网-广州日报,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仅作信息传播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

扫描关注东方金典商城

扫描关注东方金典文化

标签:   礼乐,青铜,铜铙

新闻排行

热门推荐

客服电话:0731-85119910 周一至周六9:00-6:00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金诚大厦8F

湘ICP备19010253号-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