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综合咨讯,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全都有哦!
原标题:清代豆青釉里红倒流壶
倒流壶是中国古代壶式之一,现存最早的器物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五代耀州窑青釉剔刻花狮流倒装瓷壶,宋、辽、金、元时期,随着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倒流壶工艺得到持续发展,明清时期大量流行此类器物,尤以清代存世品最多,造型多为桃形,以祝寿寓意纹饰为主要装饰。
倒流壶制作精巧,内有玄机,壶身无盖,注酒或水时需要将壶身倒过来,从壶底的一个小孔注入,壶底中心有一根通心管通向壶内,将壶放正之后,里面的液体并不会流出,这样构造奇特的倒流壶不同于传统壶式,体现了古代人民的匠心独运和丰富的创造力,据《元代瓷器目录》所载,倒流壶一共需要经过3道复杂工艺才能制作完成。
豆青釉里红倒流壶
新乡市博物馆藏有清代豆青釉里红倒流壶(见图),通高15、底径8.3厘米,壶身为扁桃形,弧形执手,曲形流与壶身相连,连接处左右对称饰有桃叶装饰,平底圈足,底部有一注水口。器物整体造型规整,壶身施豆青釉,顶部有一处红彩,釉色光亮润泽,精致美观。
豆青釉里红倒流壶
豆青釉属于青釉的一种,青釉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颜色釉,历代均有烧制,发展到清代雍正时期,此釉色烧制工艺达到顶峰。陶瓷鉴定专家冯先铭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写道:“青釉烧制技术到雍正时期才真正稳定,釉面肥腴,色调匀净,有的苍翠欲滴,有的嫩如翠竹,烧制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此基础上,在青釉上面加彩装饰应运而生,流行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在瓷胎上用红彩绘制图案纹饰等,外面再施豆青釉,此类称为“豆青釉里红”或“豆青地釉里红”。
(图片来源于收藏快报)
更多收藏咨讯,请关注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商城。
声明:本文转载自收藏快报 作者:秦欣欣2019-08-23 17:28,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仅作信息传播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