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齐聚南京热议雕塑与戏曲“跨界融合”

2019-03-07   来源:新浪收藏

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带你看尽收藏新鲜事。

2017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赛创作研讨会现场 2017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赛创作研讨会现场

  3月19日下午,2017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赛创作研讨会在江苏大剧院举行。在本次活动学术艺术总主持、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教授的主持下,十余位业界知名策展人、理论专家、戏剧名家围绕“戏韵?中国”主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吴为山:“优秀作品永久保留江苏大剧院,对雕塑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本次大赛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先生 本次大赛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吴为山先生

  在吴为山看来,此次大赛为雕塑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今天的研讨会上,南方的、北方的,理论的、实践的,雕塑界的、戏曲界的都有,大家对这个活动都很支持。大赛征集到的有些优秀作品铸成铜以后,将永久保留在江苏大剧院。你看那些古罗马剧院,都成遗址了,但那些青铜雕塑还在的,所以雕塑家一定要认识到,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

  李鸿良:“作为一个昆剧演员,我感觉中国越来越有希望”

大赛艺术总顾问、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李鸿良 大赛艺术总顾问、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李鸿良

  今天很冷,但出于对各位的尊重,我穿了一套自己最好的西服来,虽然冷,但心是热的。作为一个演中国戏的昆剧演员,我感觉中国越来越有希望。中国就像我们江苏大剧院一样,硬件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中国文化人和艺术家也越来越有一种人文的自主精神,不卑不亢,引起人们的尊重。

  你们是用凝固的艺术,来体现中国历史长河中浩瀚如海的故事和人物,我只能在舞台上用我的身体、我的声音“唱念做表”来再现昆曲作品中的人物。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有2000多年的厚度,包罗万象,北方的戏,像豫剧、河南梆子等特别激亢,它是“吼”的艺术;而广东的粤剧,浙江越剧、黄梅戏,江苏锡剧、扬剧,细腻委婉,讲究雅致。我们的舞台,“一桌两椅”代表了万水千山、千军万马。这给了雕塑艺术极大的独立创作空间,艺术家如果不具备独立思想,如果没有人文和文化情怀,你是走不远、飞不高的。

  作为一个江苏籍昆曲演员,江苏大剧院是我特别崇敬的地方,是江苏老百姓自己的艺术殿堂。当我八九十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的艺术将随着我的生命而结束,但你们的雕塑作品是可以传承的,你们的创作是值得的。祝愿所有参赛的艺术家,希望你们的作品和人文精神永恒!

  朱昌耀:“雕塑大赛将为江苏大剧院增光添彩”

大赛艺术总顾问、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朱昌耀 大赛艺术总顾问、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朱昌耀

  这种形式的雕塑大赛既弘扬了中国戏曲精神,又为即将落成的江苏大剧院增光添彩。这次活动一是要处理好戏曲和雕塑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做的就是“以看不见的东西来表现看得见的东西,以凝固的东西来表现流动的东西,以写实的东西来表现写意的东西”。

  第二从雕塑表现手段来说,我感觉剧种和剧目不好弄,但剧作家、剧中人物、表演者往往是我们入手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剧中人,怎么把人物弄得惟妙惟肖。我觉得关键要处理好主题和内容的关系,表现好戏剧的典型人物。比如一个梅兰芳,他演过很多戏,有《天女散花》,有《贵妃醉酒》,非常好的题材。梅兰芳就是我们江苏人,这种入手就很好,充分体现了艺术门类的不可替代性。

  尚辉:“这是为江苏大剧院量身定做的,但在全国具有示范性”

大赛理论专家、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美术》杂志主编尚辉 大赛理论专家、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美术》杂志主编尚辉

  我们不仅是通过这样一个雕塑征集活动扩大江苏大剧院的对外影响,更重要的是为江苏大剧院外围环境和内部环境增加亮点。这次征稿提供给雕塑家创作选题的同时,明确是放在大剧院戏剧厅、音乐厅还是多功能厅或者共享大厅里面。

  江苏著名的剧作家,比如梁辰鱼、魏良辅、俞振飞、张继青等,他们的形象是不是也该有?通过雕塑作品让人们知道这是戏曲的环境和空间,了解江苏乃至中国戏曲的历史。“戏韵?中国”应该以江苏为主,毕竟江苏大剧院嘛!其他京剧、沪剧、川剧都可以覆盖一些。

  理论上来说,这次活动一是对从西方引进的写实雕塑如何本土化进行了有益探索。“戏韵”不仅有戏,还要有韵,是“当代艺术中国经验的再现”。二是探讨雕塑和环境的关系,让大剧院带有江苏文化符号,通过雕塑提升气韵和神韵。三是紧紧围绕“戏韵”和雕塑的关系做文章。虽然这是为江苏大剧院量身定做的活动,但广义上也是今天倡导中国文化承传的很好实践,具有全国示范性。

  张晴:“这将为雕塑家带来一个创作的高度和难度”

大赛理论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与策划部主任张晴 大赛理论专家、中国美术馆展览与策划部主任张晴

  我来谈谈对大赛的想法。第一,“戏韵”是人生的一种浓缩。我在上海大剧院看了3天昆曲《牡丹亭》,被超越生死的爱情深深打动,我们创作时要多感受中国戏曲的精神实质,这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西方国家也是,《剧院魅影》在全世界反复演,“对爱情追求的表达”这个题目是永恒的,戏曲表演的高峰放在那里,也给雕塑家带来了创作的高度和难度。

  第二是戏曲中反映的人生的精神性。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访问北京,指挥乐团演奏了《二泉映月》。第二天他得知瞎子阿炳的故事,再去理解这首曲子时,情不自禁地跪下了。这种曲子不是站在那里翘二郎腿就能听的,你没有这种精神就别去听阿炳的曲子。这是一种人性的提炼,也给雕塑家带来了一个高度。

  三是如何体现戏曲当中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我想举两个例子,一是叶浅予先生,他笔下的新疆写生舞蹈特别好,他坚持到新疆和演员生活在一起,看戏的时候带了本子在下面速写。还有如雷贯耳的艺术家关良,一辈子都在画戏曲,画风高度抽象,笔下有千军万马。这些优秀艺术家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大家心目中挥之不去。

  四是追求时代性。今天启动仪式现场的这组雕塑《鼓舞》,奋发向上中跳跃着敲鼓的动力,象征着我们今天的国运,是一种正能量精神面貌。在江苏大剧院,“戏韵?中国”雕塑作品将融入到建筑和整个艺术氛围中,这是点睛之笔,也是活动的一个追求。

   吴洪亮:“要从整体视觉系统来考虑雕塑与剧场空间的关系”

大赛理论专家、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大赛理论专家、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

  坐在这里很感慨,我觉得有多重缘分。今天我们重提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关系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一直强调所谓全球化和国际性,在今天“本土化”概念突然生成。“戏韵?中国”我觉得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一次自省。

  我个人的缘分,是因为我是江苏昆剧院戏迷;北京国家大剧院建成前的6个月,我在那里参与了空间改造的事儿。因为喜欢昆曲,去年我在苏州策划了一个展览,以回应对昆曲的那份尊敬。

  结合咱们江苏大剧院的征稿,我有几点建议。第一就是作品,从雕塑创作和制作周期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我觉得可以分期推进,定制作品、邀请名家大师。第二个建议是艺术作品与剧场空间的关系应该统一,作为整体视觉系统去思考。

  再有就是所谓的“在地性”,艺术家首先要成为戏迷,就像盖叫天跟关良的关系。只有融入才能创造,才有可能去建构有效的“戏韵?中国”概念。

  杨奇瑞:“这样的题材,可以挖掘的内涵太多”

大赛分策展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 大赛分策展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

  看到江苏大剧院还是很震撼,从下面走过来,有点“横空出世”的感觉,也体现了我们江苏的文化、视野和情怀。

  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有未来感的美术馆里,确实需要接地气、接人心的艺术作品,有戏曲本身,又有戏曲历史、戏曲文化。“戏韵?中国”主题非常好,接地气。戏剧还不像体育,更广泛、更有人文内涵,也更有形式美,所以这个策展很有意思。我去年给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故居做了雕塑,纪念汤莎逝世400周年,这次碰上这样的题材,可以发挥得地方太多了!从戏剧题材角度来讲,我觉得可以适当延伸,“戏韵?中国”不仅谈戏剧本身,戏剧文化也可带进去。一种文化精神的存在与传承,最主要是看它的生命力和扩展力,把这个可能性交给雕塑家,让他们更好地去诠释、去解读。

  鲍海宁:“要将‘戏韵?中国’打造成品牌”

大赛分策展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秘书长鲍海宁 大赛分策展人、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秘书长鲍海宁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展览,我赞同吴馆长说的,不一定局限戏剧表现形式,可能是剧作家,也可能表演艺术家不是舞台上的状态。还有刚看李鸿良先生的演出,给我一个启发。雕塑不擅长表现色彩,也不能表达腔调唱腔。你看内蒙古二人台、吉林二人转,衣服都差不多,大红大绿,唱腔二人台更高亢,二人转更接地气,这种创作能把韵味、内涵表达出来就可以。

  我个人觉得“戏韵”非常有做头,要把它打造成品牌。把作者请过来在大剧院接受戏剧教育,深入了解戏曲魅力和戏曲之外的东西。希望这个展览真正出一批优秀作品,而不是生硬地应景,说不准还为大剧院培养了一批新的粉丝呢!

  景育民:“这是中国当代雕塑史上的NO1”

大赛分策展人、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景育民 大赛分策展人、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景育民

  这个活动堪称中国当代雕塑史上的NO1,就像你们这座建筑一样。

  既然是第一次做,应该有很多功课做。首先要复兴我们的戏剧文化、我们的写意雕塑,要提前考虑整个空间布置,将来怎样呈现空间当中的艺术形式,而不是展览结束就撤了。这里要注意,一是“在地性”,大剧院不是过去的堂会或者小剧场,而是国际品质的后现代建筑,呈现了当代性和开放性。我们应该以开放性的态度来看,作品就不会视觉疲劳。这些要做在前面,如果我们的作品完成后,和空间没有关系,再植入空间时会感觉很尴尬。所以我们的策划和征集方案是一起做的,策划人不仅去征集雕塑,还要和专家构成对整个空间环境的策划。这个公共艺术所产生的雕塑,应该是“生长出来”的感觉,而不是“植入”或强行嫁接的。

  王志刚:“创作者要先看遍江苏经典折子戏”

大赛分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刚 大赛分策展人、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刚

  作为分策展人,我既激动也有压力。以“戏韵”为主题的雕塑创作在中国从没有过。江苏大剧院体量国际一流,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让我这个分策展人很有压力。

  我爱听戏,对秦腔、华阴老腔都感兴趣,几年前我做过陕西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苏武牧羊”。看《苏武牧羊》、找视频资料研究,很受启发。只有本民族文化有了,你才能说“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否则就是空话。这个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不多说,单从策展人角度来看,应该有更为详细的策划案。雕塑艺术家选定以后,一定要花时间看遍江苏经典折子戏,就算“临阵磨刀”吧,让艺术家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尚荣:“青年艺术工作者积极主动参与,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赛理论专家及联络人、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秘书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尚荣(中) 大赛理论专家及联络人、江苏省雕塑家协会秘书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尚荣(中)

  感谢大赛组委会和策展人、学术主持的信任,我作为大赛理论专家组的一员,也是联络人;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工作人员的代表;同时,更是以青年雕塑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身份,参与此次盛会,首先要感谢江苏大剧院搭建文化平台,要感谢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召集,通过活动的参与,可以历练和打磨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使之得到锻炼和成长,这是很多即将参与到大赛、投身到创作中来的青年艺术家们共同的心声!

  青年雕塑工作者、青年理论工作者、青年策展人应当开展对中国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学习,真正走近戏曲、走入戏曲,和古代戏曲文化对语,和当下戏曲工作者们对话,积极开展跨界交流,真正做到理解戏曲、懂得戏曲,最后用雕塑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创作并表现戏曲文化、弘扬戏曲精神,推出一批富于朝气、勇于创新的精品力作,凝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展现青年艺术家的风采。

  在主办方、策展团队、理论团队的指导下,通过前辈师长们的传、帮、带,结合自身的研究与思考,伴随着本次大赛的行进,我们青年艺术工作者可以切实地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落实到我们的生活、学习、科研和创作中来。

   梁勇:“江苏大剧院是综合艺术的集聚地”

江苏省文投集团董事长梁勇 江苏省文投集团董事长梁勇

  非常感谢各位,特别是为山馆长,其实“戏韵?中国”这个题目还是他定的。当时他穿着雨靴冒雨看大剧院建筑工地,我们聊着聊着,后来说干脆办个“戏韵”雕塑大赛。

  江苏大剧院体量28万平米,但这只是一个框架,赋予她灵魂的,应该是文化内涵,我们要不断给她倾注各种文化内涵。大剧院定位是“文化综合体”,不仅是表演艺术,也是各类艺术的集聚地。我们有那么多空间,要把当代最好的艺术形式汲取进来。

  “综合”的本质是“跨界融合”,我们始终紧扣“表演、艺术、文学”这样的主题展开创作。大剧院作为表演艺术平台,除了做雕塑还有版画艺术,所有到大剧院来表演的最著名的指挥家、音乐家、艺术家,为他“定制”版画。我们把各种艺术形式跟舞台艺术紧密联系,把舞台资源充分延展出去,大家以后到大剧院来,不仅可以看戏听音乐,还能欣赏到各类艺术。

  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就是将大剧院周围整个滨江公园的核心区域打造成文化新地标,未来大家从奥体一直到江边,在这条文体中轴线上打造一条雕塑大道。优秀的作品不仅仅在剧院里边,一定是走向社会、走进老百姓,让艺术全部“走出去”。我们愿意在江苏大剧院这个平台上集聚各方专家、各方艺术资源,做好今天的文化建设,为的是给后人留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相关链接:2017首届“戏韵?中国”主题雕塑大赛启动仪式

  编辑:卞波 / 摄影:彭鹏 / 责任编辑:Lancy

更多收藏咨讯,请关注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商城。

声明:本文转载自新浪收藏,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仅作信息传播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

扫描关注东方金典商城

扫描关注东方金典文化

标签:   跨界融合,戏韵中国

推荐阅读

新闻排行

热门推荐

客服电话:0731-85119910 周一至周六9:00-6:00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金诚大厦8F

湘ICP备19010253号-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