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石 浑然天成

2019-10-19   来源:私享艺术 2019-10-12 17:38

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让你在收藏的路上不迷路!

原标题:太湖之石,因何而美

“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

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白居易 ·《太湖石记》

太湖之石,因何而美

白居易,著名诗人,诗存3000多首,他晚年辞官闲居洛阳,与石为友,常与告老定居洛阳的一代名相牛僧孺一道赏石、咏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有《双石》、《太湖石》、《莲石》、《问友琴石》等咏石诗作多篇。上文这篇《太湖石记》,就是为纪念他们之间的友谊而写的。作为诗人,白居易在其玩石、写石、咏石中,不但注入了自己的许多想象、联想和精神寄托,从赏石中引发出种种对人生的感悟,更珍贵的是融进了他的赏石方法、理念以及他对赏石文化的理解,因而他的石诗、石文对后世的赏石理念、赏石方法均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赏石之气息即是古代文人的文化人格之气息,静心养正,与天为徒,以古为徒,循章观变,正心在中,定能万物得度。其中,太湖石可谓是文人审美的完美集合。

文震亨《长物志》: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宋人李弥逊观石有感:“今一旦得是数山,坐四方之胜,岂不幸欤。吾将寓形其间,而与之俯仰上下。不知我之在丘壑,丘壑之在我也”。

在文人看来是,此种“物我两忘”的审美意境,使赏石便是修心的一种形式。太湖石的变化万千中,浓缩的是一个大千宇宙。

太湖石千姿百态,讲究瘦、漏、皱、透,这种标准脱离最世俗的物质观以及人为制定的大众审美观点,单纯以眼光和修为的高度,去欣赏一块石头的哲学美感,这种深度的品味决定了太湖石的艺术分量。

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形状怪异却不失挺拔,整体线条清晰明朗。古人认为太湖石之瘦可为“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太湖石的“瘦”同样如此。形如美人之婀娜、状若勇士之有力、似山川之磅礴、如百兽之形似。

漏是指观赏石体态玲珑,溶洞贯通;石体嶙峋,连环透空。孔穴曲弯,空髓网布,纵横交错,孔隙相通,一窍焚香,孔孔出烟,香云环抱,恋石不去。这种石头虽然玲珑透空,却变化多势,灵气十足。或游龙之灵动、或如彩云之多变、或如骏马之飞腾。但总体谦和乖巧、灵气十足。正向著名藏石家沈均儒先生所说的那样:“石不能言最可人。”漏便是灵气之体现。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皱”的本意是皮肤松弛而成的纹路,用到赏石上应指石体层叠交错、沟沟壑壑而形成得皱褶。皱褶起伏变化无论大小,其弧线、弧度应自然,不可间断,与石体落座的角度要顺势,不可杂乱无章。这样的石头特征体现着“变”的美感。

透是指观赏石石体玲珑剔透,表里如一;体态纹理纵横;石质细腻洁净;但一块好石,即使洞洞相通,穴穴相连,形如龙门石窟,未有一个洞穴穿石而成孔洞者,也不符合“透”的标准。“透”的标准很多,比如与石体的比例要求恰到好处,协调合理。一块奇石洞孔虽有,但仅可容针,不可称其为“透”。

据说,验证是否上品的太湖石,只要在其中一个涡洞中浇水,会自然从其它涡洞中流出。这样一来,一块石头就可以接收、贯穿天地的灵气,自然也就活了起来。

(图片来源于私享艺术)

更多收藏咨讯,请关注东方金典商城。

声明:本文转载自私享艺术 2019-10-12 17:38,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东方金典艺术生活馆仅作信息传播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本站资讯信息来源为网友投稿、本站原创、转载其他媒体,针对于网友投稿和转载其他媒体的资讯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资讯内容原始出处,东方金典集团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0731-85119910。

扫描关注东方金典商城

扫描关注东方金典文化

标签:   意境,石窟,哲学,联想,焚香,龙门石窟

推荐阅读

新闻排行

热门推荐

客服电话:0731-85119910 周一至周六9:00-6:00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金诚大厦8F

湘ICP备19010253号-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